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女性与雌激素水平相关多数无症状或有月经改变等检查常靠超声治疗分随访或手术,子宫癌是子宫部位恶性肿瘤包括内膜癌(与雌激素等相关有不规则流血等)和宫颈癌(与HPV等相关有接触性出血等)检查内膜癌需活检宫颈癌需TCT等特殊人群育龄及绝经后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性质差异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育龄女性;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源于子宫内膜上皮)、宫颈癌(源于宫颈上皮)等,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恶性程度较高。
二、发病机制区别
子宫肌瘤:主要与雌激素水平相关,雌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妊娠、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可使肌瘤增大,绝经后肌瘤多萎缩或消退。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相关,部分存在Lynch综合征等遗传易感性;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性行为过早、多性伴等是高危因素。
三、临床表现不同
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可出现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腹部包块、白带增多,若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尿频、便秘等症状,一般不引起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宫颈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接触性阴道流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有腥臭味),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周围组织侵犯症状。
四、检查手段差异
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内部结构显示更清晰,有助于术前规划。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需行子宫内膜活检(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明确病理;宫颈癌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初筛,再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影像学检查(如盆腔MRI、CT)评估肿瘤分期。
五、治疗原则有别
子宫肌瘤:无症状且肌瘤小者定期随访观察;有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对于不宜手术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化疗;宫颈癌根据临床分期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早期宫颈癌可行手术根治,晚期多以放化疗为主。
六、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子宫肌瘤患者妊娠时需密切监测肌瘤有无红色变性等情况,子宫癌患者妊娠需多学科评估,考虑疾病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宫颈癌患者若处于生育期,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以保留生育功能,但要权衡肿瘤控制与生育需求。
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绝经后多可萎缩,子宫癌在该人群中相对高发,需重视定期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老年子宫癌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治疗需更注重个体化,兼顾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