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结核杆菌感染如颈部淋巴结结核,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肿瘤性因素(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儿童、老年人出现时需分别注意不同因素,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及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人群需留意相关情况。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多由口腔、咽部的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例如,当患者患有龋齿、扁桃体炎等疾病时,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等表现。研究表明,此类细菌感染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结核杆菌感染:颈部淋巴结结核也较为常见,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通常呈慢性过程,初期为单个或多个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随后可相互粘连融合,形成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同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2.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青少年。患者除了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外,还常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表现。血清学检查EB病毒抗体等可协助诊断。
二、肿瘤性因素
1.恶性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其常见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肿大淋巴结疼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淋巴结活检是确诊的关键,病理检查可发现特异性的淋巴瘤细胞。
2.转移性肿瘤
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例如,鼻咽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多首先出现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初期可活动,后期可相互粘连固定,一般早期多无疼痛,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出现疼痛。乳腺癌也可通过淋巴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三、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表现,如面部红斑、口干、眼干等,自身抗体检测等有助于诊断。
2.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的不良反应,如抗癫痫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在停药后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对于儿童出现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需特别注意感染性因素中的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同时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因为儿童时期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发病概率。对于老年人出现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要更加重视肿瘤性因素,尤其是转移性肿瘤的排查。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性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的人群要警惕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颈部淋巴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