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由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EB病毒、HIV)、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肿瘤性因素涵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实体瘤转移,免疫相关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儿童需警惕感染性疾病,老年人要高度重视肿瘤性因素,妊娠期女性要考虑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且用药需谨慎。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伴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症状。研究显示,在EB病毒感染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高。此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初期也可能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伴随发热、盗汗、消瘦等表现,HIV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
(二)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淋巴结结核,常见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杆菌核酸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布鲁氏菌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有接触家畜等流行病学史,血清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三)螺旋体感染
梅毒螺旋体感染二期时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患者多有不洁性接触史,结合梅毒血清学试验(如RPR、TPPA等)可明确诊断。
二、肿瘤性因素
(一)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常以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随后可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B症状,淋巴结活检是确诊的关键。
(二)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白血病类型,白血病细胞浸润淋巴结可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可伴有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白血病类型及病情。
(三)实体瘤转移
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及原发病灶筛查(如乳腺钼靶、肺部CT等)可协助诊断。
三、免疫相关性疾病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有助于诊断。
(二)干燥综合征
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同时有口干、眼干等症状,自身抗体检测(如抗SSA、抗SSB抗体等)及唾液腺、泪腺相关检查(如唾液流率测定、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四、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全身淋巴结肿大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如EB病毒感染等,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应及时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老年人全身淋巴结肿大要高度重视肿瘤性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肿瘤发生率升高,需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妊娠期女性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要考虑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