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常见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出现皮肤紫癜等表现,由免疫复合物介导小血管炎所致,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高发,有皮肤紫癜及消化道、关节、肾脏等器官受累表现,感染、食物、药物等为诱因,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儿童需密切监测病情等,成年要遵医嘱规范治疗避致敏因素。
一、疾病定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引发血液渗出,出现皮肤紫癜、黏膜及部分器官出血等表现,属于自限性急性出血症范畴。
二、发病机制
主要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所致。机体接触致敏物质后,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血管炎症,进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增大,引发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特征
(一)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春秋季为高发季节。
(二)典型症状
1.皮肤紫癜:常呈对称性分布,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分批出现,初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随后可融合成片状。
2.其他器官受累表现
消化道症状: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受累出血所致。
关节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关节疼痛,多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
肾脏症状:约30%-6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但多数预后较好。
四、发病相关因素
(一)感染因素
如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二)食物因素
食用鱼虾、蛋类、牛奶等异体蛋白类食物,可能引发机体变态反应,导致发病。
(三)药物因素
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磺胺类药物等,可能成为致敏原。
(四)其他因素
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
五、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高,凝血功能一般正常,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受累表现,必要时需行皮肤活检等明确血管炎改变以辅助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炎等疾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感染等因素诱发该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关注肾脏受累情况,定期复查尿常规等;避免接触已知致敏原,如明确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应严格规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机体恢复。
(二)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也要重视病情,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生活中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持机体良好状态,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