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月经相关表现、婚育史、避孕史及既往内分泌、血液、妇科疾病史,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查生命体征、贫血貌等及妇科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附件等,辅助检查有血常规、凝血功能、妊娠试验、超声、宫腔镜、子宫内膜活检以排查异常子宫出血病因。
一、病史采集
1.月经相关信息:详细询问异常子宫出血的具体表现,包括出血的周期(如月经周期是规律还是紊乱)、经期时长(出血持续天数)、经量情况(如是否为大量出血、有无血凝块等),区分是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还是经量增多等不同类型。例如,若月经周期缩短至21天以内且伴有异常出血,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原因。
2.婚育史:了解婚育状况,包括是否已婚、妊娠次数、分娩情况(顺产或剖宫产等)、有无流产史等。育龄期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妊娠相关疾病(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是重要的排查方向,需结合婚育史综合判断。
3.避孕史:询问避孕措施的采用情况,如是否使用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某些避孕方式可能影响月经状态从而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4.既往疾病史:着重了解既往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史,这些疾病可能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相关。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查看有无贫血貌(如面色苍白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等),通过全身检查初步排查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全身性疾病线索。
2.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有无异常病变(如赘生物、破损等),检查宫颈情况(有无糜烂、赘生物、出血点等),触诊子宫大小、质地、有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有无肿块、压痛等异常,通过妇科检查初步判断妇科相关病变情况。例如,若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伴质硬结节,需考虑子宫肌瘤等可能。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有无贫血,同时查看血小板计数等,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凝血异常引发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如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存在贫血,血小板明显减少需进一步排查血小板相关疾病。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的检测,用于排查凝血障碍性疾病,如凝血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3.妊娠试验: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排除妊娠相关出血情况,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
4.超声检查: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回声情况,有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病变,是筛查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例如,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且回声不均,需进一步评估。
5.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清晰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同时可在宫腔镜下进行活检等操作。
6.子宫内膜活检: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内膜病理改变,如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癌前病变或恶性病变等,为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的病理病因提供依据。对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女性,子宫内膜活检尤为重要,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