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窝织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相关。细菌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皮肤黏膜破损包括机械性损伤和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与基础疾病、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如糖尿病、艾滋病患者及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人群易发病。
一、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人体,如皮肤的小擦伤、刺伤等,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便有机会侵入皮下组织引发炎症。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皮肤相对娇嫩,且活动较为活泼,皮肤破损的概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患上急性蜂窝织炎。对于有基础皮肤疾病,如湿疹等的儿童,皮肤屏障功能本就较弱,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是导致急性蜂窝织炎的重要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这些物质会破坏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细菌的扩散,从而引发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炎症。在一些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皮肤的抵抗力可能下降,更易受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侵袭而发病。另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炎症反应往往更容易扩散,导致急性蜂窝织炎的发生风险增高。
二、皮肤黏膜破损是重要诱因
1.机械性损伤:日常生活中的擦伤、刺伤、切割伤等机械性损伤是常见的皮肤黏膜破损原因。例如,工人在工作中手部被金属碎片划伤,伤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和处理,细菌就容易侵入伤口周围的皮下组织,引发急性蜂窝织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在玩耍时容易发生摔倒擦伤等情况,而老年人由于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一旦发生皮肤破损,也较易引发感染。
2.皮肤疾病:某些皮肤疾病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如足癣,患者因搔抓等原因导致皮肤破损,真菌本身可能会削弱皮肤的防御功能,使得细菌更容易趁机侵入,进而引发急性蜂窝织炎。患有湿疹的患者,皮肤处于炎症状态,常有瘙痒、渗出等表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容易定植并感染,引发急性蜂窝织炎。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相关因素
1.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等可能下降,使得身体对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急性蜂窝织炎。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极低,发生急性蜂窝织炎的风险显著增加,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难以控制。
2.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急性蜂窝织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包括免疫功能,皮肤的修复能力也下降,所以老年人也是急性蜂窝织炎的易感人群,且病情恢复相对较慢。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引发急性蜂窝织炎。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果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就增加了患急性蜂窝织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