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详细采集患者背部皮下脂肪瘤相关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必要时行超声或MRI等辅助检查,手术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依脂肪瘤位置大小设计沿皮纹切口完整切除,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指导活动预防并发症,儿童手术操作轻柔需安抚,老年要控制基础病加强监测,女性特殊生理期需评估手术时机及术后影响。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背部皮下脂肪瘤的发现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了解既往有无手术史、过敏史以及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不同基础疾病对手术风险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有重要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2.体格检查:明确脂肪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等,通过视诊和触诊初步判断脂肪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较大的脂肪瘤可能与深部组织有粘连等情况。
3.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对于位置较深或怀疑有恶变可能的脂肪瘤,可能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情况。
二、手术过程
1.麻醉选择: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脂肪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麻醉范围进行局部麻醉,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保证手术操作在无痛状态下进行。
2.切口设计:依据脂肪瘤的位置和大小设计切口,一般选择沿皮纹方向的切口,这样可使切口更加隐蔽,且利于术后愈合。切口长度根据脂肪瘤大小适当调整,以能够完整暴露并切除脂肪瘤为准。
3.脂肪瘤切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仔细分离脂肪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利用止血钳等器械轻柔分离,完整切除脂肪瘤,对于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的情况,需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切除后彻底止血,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三、术后护理
1.切口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一般术后2-3天首次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若发现切口红肿、渗液增多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处理。
2.活动指导: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指导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裂开等情况,一般建议短期内避免背部过度屈伸等动作,以利于切口愈合。
3.并发症预防: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出血、感染、脂肪瘤复发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背部皮下脂肪瘤切除时,手术操作需更加轻柔,由于儿童配合度相对较差,要做好安抚工作,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及患儿一般情况,因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虽强,但仍需关注可能出现的切口感染等问题,且要避免因患儿不自主活动导致切口意外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术前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比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同时老年患者切口愈合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女性特殊生理期患者:女性孕期或哺乳期患者进行背部皮下脂肪瘤切除时,需充分评估手术时机,孕期手术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需谨慎权衡,哺乳期手术可能会因手术及术后恢复等情况影响乳汁分泌,术后用药需考虑对哺乳的影响,尽量选择对乳汁分泌及婴儿无不良影响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