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源于脂肪组织好发肩背颈等成人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相关表现为皮下可推动无痛肿块超声CT示低回声等病理见成熟脂肪细胞分叶状排列较小无症状观察较大或有症状手术切除;粉瘤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源于皮肤皮脂腺好发头面各年龄可发病与皮肤粘连中央有黑色小孔超声CT有相应表现病理见囊壁由皮脂腺囊状上皮组成确诊建议手术切除;淋巴瘤起源淋巴组织可发生任何有淋巴组织部位各年龄可发病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症状超声CT见淋巴结异常等需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根据类型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等。
一、定义与来源
1.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源于脂肪组织,好发于肩、背、颈等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发病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相关。
2.粉瘤(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增多内容物膨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源于皮肤皮脂腺,好发于头面等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因皮肤清洁不佳等引起。
3.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可发生在任何有淋巴组织部位,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发病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1.脂肪瘤:表现为皮下单个或多个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一般无疼痛,生长缓慢,大小多年无明显变化,与皮肤无粘连,肥胖人群及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人群需关注。
2.粉瘤:囊肿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中等硬度,与皮肤粘连,中央常见黑色小孔,继发感染时可红肿、疼痛、化脓,皮肤卫生状况差者易诱发。
3.淋巴瘤:主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儿童淋巴瘤可有发热、腹痛等表现,成人全身症状相对易现,感染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淋巴瘤遗传史人群需密切监测。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鉴别
1.影像学检查
脂肪瘤:超声呈边界清晰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CT呈低密度影、密度均匀且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各年龄人群及生活方式对其影像学表现无直接影响。
粉瘤:超声为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强回声光点,CT可见局部囊性低密度影、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晰。
淋巴瘤:淋巴结超声可见淋巴结肿大、皮质增厚、髓质结构消失等,CT或PET-CT可发现全身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受侵情况,儿童淋巴瘤需特殊影像学评估。
2.病理检查
脂肪瘤:病理可见成熟脂肪细胞分叶状排列、有纤维包膜,为良性病变表现。
粉瘤:病理可见囊壁由皮脂腺囊状上皮组成、囊内充满豆腐渣样角质物。
淋巴瘤:需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增殖,不同类型淋巴瘤病理表现有差异,如霍奇金淋巴瘤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等。
四、治疗原则
1.脂肪瘤:较小无症状者定期观察,较大或有症状影响美观、功能者可手术切除,儿童手术优先非手术观察,除非有明确指征。
2.粉瘤:确诊后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有感染等情况时,儿童手术需注意术后护理及避免瘢痕过度增生,皮肤卫生维护是预防复发重要措施。
3.淋巴瘤:根据类型、分期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儿童治疗需考虑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生长影响小的方式,免疫因素相关淋巴瘤患者需关注免疫状态对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