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所致,病因是该菌感染后抗体错误损伤瓣膜,病理是免疫复合物致瓣膜炎症、纤维化等致狭窄或关闭不全,临床表现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相关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治疗分药物干预心衰等和手术治疗瓣膜严重病变者,预防要预防链球菌感染及定期体检,儿童青少年易感染需留意,孕妇孕期需加强心脏监测。
一、定义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的心脏病,主要病变为心脏瓣膜出现炎症、纤维化、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心脏正常结构与功能。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当人体咽部等部位感染该病菌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链球菌的抗体,这些抗体在攻击链球菌时,也会错误地损伤心脏瓣膜组织,长期反复的免疫损伤逐渐引发心脏瓣膜病变。
三、病理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心脏瓣膜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初期表现为瓣膜充血、水肿,后续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常见受累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等。
四、临床表现
1.二尖瓣病变相关表现:二尖瓣狭窄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初期活动后出现,随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发生)、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咳嗽等;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
2.主动脉瓣病变相关表现:主动脉瓣狭窄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晕厥、呼吸困难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搏动感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如近期是否有咽炎、扁桃体炎等。
2.体格检查:可闻及心脏瓣膜区异常杂音,如二尖瓣狭窄时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等。
3.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及瓣膜的启闭功能;心电图可发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胸部X线检查可观察心脏大小等。
六、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针对心衰等症状进行药物干预,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改善心脏重构,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依据病情由医生判断,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2.手术治疗:对于瓣膜病变严重影响心脏功能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术等手术治疗。
七、预防措施
1.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在链球菌感染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咽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应及时、规范地进行抗感染治疗。
2.定期体检: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变并及时干预。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此阶段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链球菌感染从而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需特别注意预防链球菌感染,如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孕期需加强心脏监测,密切关注心功能情况,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