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多为发作性压榨性等,可放射,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等可缓解,不同性别年龄表现有差异,相关人群风险高)和心悸(自觉心跳加快等,约20%-30%患者出现,相关人群概率有别);不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约30%左右患者首要表现,相关人群风险高)、乏力(约40%左右患者出现,相关人群更易表现)、胃肠道症状(约10%-15%患者有,相关人群易被误诊)
一、典型症状
1.胸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发作性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位于胸骨后、心前区,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约60%~70%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内的痛觉感受器引发疼痛。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胸痛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男性患者胸痛症状相对典型,而女性患者胸痛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老年人由于痛觉神经敏感性降低,胸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病情往往更严重。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胸痛的风险更高,且胸痛发作可能更频繁、程度更重。
2.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心跳不规则等情况。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20%~30%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悸症状,尤其是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同年龄层中,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心悸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长期患有冠心病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心悸症状可能更为常见。
二、不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吸费力、气促,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引起的。有研究显示,约30%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会以呼吸困难为首要表现,尤其是在活动后或病情加重时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作为不典型症状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发生呼吸困难的风险也更高。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
2.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能量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观察发现,约40%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乏力症状,尤其是在病情不稳定时。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更容易出现乏力表现;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3.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不适。例如,约10%~15%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相关症状,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典型表现。女性患者在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化,也更容易混淆诊断。有胃病史的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胃肠道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