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色黑褐可因生理性因素(正常月经初期或末期、个体差异)、病理性因素(内分泌紊乱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妇科炎症,其他全身性疾病如严重贫血)引发,育龄期需排查妊娠相关,青春期关注自身变化,围绝经期考虑卵巢功能衰退等需就医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生理性因素
1.正常月经初期或末期:月经刚来潮时,经血量较少,在宫腔或阴道内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血液中的铁元素被氧化,就会导致颜色呈黑褐色,此为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干预。例如,月经开始的1-2天或结束前的1-2天,常出现这种情况。
2.个体差异:部分女性本身月经量就偏少,且经血排出不顺畅时也可能出现颜色黑褐色,这与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若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提示存在严重问题。比如一些体质偏寒的女性,可能更易出现经血排出不畅、颜色黑褐的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黑褐色,同时常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律、多毛、肥胖等表现。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水平往往升高,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从而导致月经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导致月经异常,出现月经量少色黑褐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症状。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殖等功能都有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干扰月经的正常周期和经量。
2.宫腔粘连:多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宫腔粘连会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影响经血排出,导致月经量减少且颜色黑褐,患者可能有周期性下腹痛等表现。宫腔粘连会阻碍经血顺利流出,长时间积聚的经血就会发生氧化,颜色变深。
3.子宫内膜损伤:多次流产、刮宫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引起月经量少颜色黑褐,同时可能影响受孕。子宫内膜是月经形成的关键结构,过度损伤会使其修复困难,导致经量减少。
4.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异常,出现月经量少色黑褐的情况,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炎症会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影响其正常的增生和脱落过程。
5.其他全身性疾病:像严重的贫血,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及激素代谢等,可能导致月经量少颜色黑褐,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贫血时,身体的供氧和营养供应受到影响,进而波及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异常。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需首先排查是否有妊娠相关因素导致的异常出血被误判为月经量少色黑褐。例如,异位妊娠时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易被误认为是月经量少颜色黑褐,应及时通过血hCG检测等明确是否妊娠及妊娠状态。
青春期女性:可能与内分泌调节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但也需警惕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此阶段应关注自身月经变化情况,若长期出现月经量少颜色黑褐且伴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
围绝经期女性: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考虑卵巢功能衰退等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变化相关问题。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易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少颜色黑褐等,需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卵巢功能等情况。若长期出现月经量少颜色黑褐色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