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呼吸循环系统、全身状况及其他系统等多方面表现,呼吸循环系统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水肿;全身状况表现为乏力、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意识障碍;其他系统表现为消化系统食欲不振等及肾脏功能改变等,各表现相互关联影响病情。
一、呼吸循环系统表现
1.呼吸困难:终末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肺循环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例如,左心衰竭时,肺淤血使肺泡弹性减退,患者表现为呼吸浅快,活动后加剧,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这是因为坐位时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利于呼吸。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等,这与儿童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差有关,年龄越小,呼吸困难可能越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日常活动。
2.发绀: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在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右向左分流增加或肺血流严重减少时容易出现。比如法洛四联症患者,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压力升高,部分静脉血经室间隔缺损直接进入左心室,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不同年龄患者发绀表现可能有差异,新生儿期发绀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而年长儿可较明确表述口唇发紫等情况。
3.水肿:多表现为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这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开始为踝部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逐渐向上蔓延。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患儿,水肿可能影响其活动能力,且需要密切观察水肿进展情况,因为水肿程度往往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二、全身状况表现
1.乏力:患者感觉全身虚弱、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显著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代谢障碍所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后很快疲倦,不愿意活动,而成人则可能在日常简单活动后就感到极度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的儿童,由于长期心脏功能不全,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身体瘦弱,肌肉发育不良等。这与心脏疾病导致的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及营养物质输送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特别关注儿童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脏功能改善,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3.意识障碍:严重心功能不全时,脑供血不足可引起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反应迟钝,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等。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导致心源性休克时,脑部灌注急剧减少,会迅速出现意识改变。对于此类患者,意识障碍的出现提示病情非常危急,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来改善脑灌注。
三、其他系统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胃肠道淤血可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胃肠道及肝淤血,影响消化功能,患者进食量减少,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营养摄入,进一步加重全身状况的恶化。
2.肾脏功能改变:心功能不全时,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肾功能损害等。肾脏灌注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以及时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