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由淋巴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所致的恶性肿瘤,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及结外侵犯表现,影像学可见淋巴结异常增大等,病理有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等;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有局部皮下单发或多发肿块等表现,影像学有特定表现,病理是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儿童淋巴瘤需警惕如伯基特淋巴瘤等,老年人淋巴瘤需与其他慢性疾病相关淋巴结肿大鉴别,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中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者淋巴瘤风险可能增加,肥胖人群脂肪瘤发生率略高。
一、定义与本质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所致;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是脂肪组织的异常增生聚集形成。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一)淋巴瘤表现
1.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淋巴结,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分患者淋巴结可融合成团。2.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等全身表现,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等症状。3.结外侵犯表现:若侵犯结外组织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胃肠道可致腹痛、腹泻、肠梗阻等;侵犯肺部可出现咳嗽、胸痛等。
(二)脂肪瘤表现
1.局部肿块:多为皮下单发或多发肿块,质地柔软,呈分叶状或扁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良好,一般无压痛。2.好发部位:常见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等部位,通常生长缓慢,体积一般较小,多数直径在1cm至数厘米之间。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一)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1.淋巴结超声:可见淋巴结肿大,形态多不规则,皮质增厚,髓质结构消失等。2.CT/MRI检查:可发现纵隔、腹腔等部位的淋巴结异常增大,病灶可融合,部分患者可见病变侵犯邻近组织器官的情况。
(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
1.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CT检查:呈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CT值通常在-80~-120HU之间,密度均匀,与周围脂肪组织密度相近。
四、病理检查鉴别
(一)淋巴瘤病理特征
通过病理活检可见异常的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等表现,不同类型淋巴瘤有其特定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如B细胞淋巴瘤可表达CD20等B细胞相关抗原,T细胞淋巴瘤可表达CD3等T细胞相关抗原。
(二)脂肪瘤病理特征
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细胞形态正常,排列规则,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等恶性特征。
五、不同人群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淋巴瘤需警惕,如伯基特淋巴瘤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腹部肿块等;儿童脂肪瘤相对少见,一般处理上需结合肿块大小、部位等综合判断,若肿块无明显变化且不影响功能可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变化则需及时评估。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淋巴瘤需注意与其他慢性疾病相关淋巴结肿大相鉴别,警惕淋巴瘤可能;老年人脂肪瘤若肿块无短期内迅速增大、疼痛等异常表现,可定期随访,若出现上述变化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人群,淋巴瘤发病风险可能增加,需关注自身淋巴结情况;而脂肪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关联相对不紧密,但肥胖人群脂肪瘤发生率可能相对略高,需注意合理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