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有五类:一是病原体感染,包括沙眼衣原体等外源性病原体,多因性生活频繁、防护不足等感染;以及阴道内微生物群等内源性病原体,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二是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刮宫术等手术损伤子宫颈及内膜,消毒不严格等易致术后感染,多次手术史女性风险更高。三是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女性防御能力减弱,使用不洁月经垫等易引发炎症,青春期女性因缺乏知识更易发病。四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等炎症可扩散至盆腔。五是盆腔炎再次急性发作,盆腔粘连等使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既往有病史者复发风险高,老年及免疫力低女性病情可能更严重。同时给出温馨提示,不同人群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病原体感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年轻性活跃女性由于性生活较频繁,且防护措施可能不到位,感染此类病原体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等情况,会增加外源性病原体入侵的几率,进而引发盆腔炎。此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如经期性交等,也为病原体感染创造了条件。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仅为需氧菌或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水平变化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这些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内源性病原体可能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可能促使内源性病原体引发盆腔炎。
二、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常见手术: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术等。这些手术会对子宫颈及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为细菌感染提供了途径。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道慢性炎症,就容易引起术后感染。
2.特殊人群:有多次宫腔手术史的女性,其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的损伤更为严重,感染盆腔炎的风险更高。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过早进行性生活等行为,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三、经期卫生不良
1.原因: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颈口张开,阴道酸性环境被经血冲淡,防御能力减弱。如果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从而引发炎症。
2.影响:青春期女性可能由于缺乏经期卫生知识,更容易出现经期卫生不良的情况,进而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相关器官: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其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例如,阑尾与右侧输卵管相邻,当阑尾炎发作时,炎症可能波及右侧输卵管及盆腔组织。
2.特殊情况:患有这些邻近器官炎症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炎症扩散至盆腔的可能性会增加。
五、盆腔炎再次急性发作
1.复发机制:盆腔炎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2.特殊人群: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病史者。而且,年龄较大、免疫力较低的女性,复发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温馨提示:对于年轻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经期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卫生巾,避免经期性生活。有宫腔手术史的女性,术后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对于患有邻近器官炎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老年女性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