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外阴瘙痒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和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有阴道分泌物刺激(分泌物多未及时清洁、穿着不透气内裤等致刺激)、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等致痒);全身因素包括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雌激素升高致胆汁酸积聚刺激皮肤)、糖尿病(血糖高刺激皮肤且易合并霉菌感染);其他因素有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致污垢积聚)、心理因素(不良情绪致感觉异常加重瘙痒),孕期出现外阴瘙痒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
一、局部因素
1.阴道分泌物刺激
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会增多。如果分泌物较多且未及时清洁,刺激外阴皮肤,就可能引起瘙痒。例如,正常妊娠时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糊状,量较平时增多,但一般无异味。若分泌物性状改变,如呈黄绿色、有恶臭味等,同时伴有外阴瘙痒,可能合并了阴道炎等疾病。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如霉菌性阴道炎,其白带多呈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炎则白带多有鱼腥臭味等,这些都可能刺激外阴导致瘙痒。
另外,若孕妇穿着不透气的内裤或紧身裤,会使外阴局部处于潮湿环境,更有利于分泌物的积聚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从而加重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引发瘙痒。
2.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湿疹:孕期机体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容易发生外阴湿疹。表现为外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剧烈瘙痒。其发病可能与局部过敏、潮湿等因素有关。例如,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卫生巾、化纤内裤等,都可能诱发外阴湿疹,导致瘙痒症状。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粗糙、皲裂等,也可伴有瘙痒。其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导致瘙痒症状出现或加重。
二、全身因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这是孕期特有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严重时可出现黄疸。ICP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孕期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影响胆汁酸的代谢,导致胆汁酸在体内积聚。胆汁酸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而外阴瘙痒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该病对胎儿有一定的风险,可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等。
2.糖尿病
孕期若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容易合并霉菌性阴道炎,进一步加重外阴瘙痒症状。糖尿病孕妇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外阴皮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出现瘙痒等不适。
三、其他因素
1.不良卫生习惯
孕妇如果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长时间不更换内裤、不清洗外阴等,会使外阴局部污垢积聚,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引发外阴瘙痒。例如,一些孕妇认为孕期不宜过多清洗外阴,但其实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清洗方式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预防外阴瘙痒的发生。
2.心理因素
孕期孕妇可能会因为对胎儿健康的担忧、身体的不适等多种原因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感觉异常,出现外阴瘙痒的感觉。虽然心理因素不是直接导致外阴瘙痒的原因,但它可能会加重瘙痒的主观感受,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孕期出现外阴瘙痒,孕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白带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搔抓外阴,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