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淋巴结肿大由多种病因引发需多方面评估性质,常见原因有良性的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反应性增生,恶性的肿瘤转移(如乳腺癌等)、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处理分良性病因针对感染或原发病处理、恶性病因针对原发肿瘤或淋巴瘤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耐心细致排查、妊娠期女性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治疗、老年人高度警惕恶性转移并全面排查制定合理方案。
一、定义
腋窝淋巴结肿大是指腋窝区域的淋巴结体积增大,可由多种病因引发,需通过多方面评估明确其性质。
二、常见原因
(一)良性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淋巴结炎,常伴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多有相应局部感染灶病史。
病毒感染:例如EB病毒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腋窝淋巴结肿大外,常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腋窝淋巴结反应性肿大。
2.反应性增生:因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导致的淋巴结非特异性增生,如风湿性疾病等可能伴随腋窝淋巴结轻度肿大。
(二)恶性原因
1.肿瘤转移:
乳腺癌: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原发肿瘤,癌细胞可经淋巴途径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需重点排查乳腺原发病灶。
其他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等也可能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需结合原发肿瘤相关表现进行排查。
2.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腋窝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三、评估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发病时间、肿大淋巴结的变化情况(如大小、速度等),有无伴随症状(发热、盗汗、消瘦、局部疼痛等),既往病史(尤其肿瘤病史)、家族史等。
(二)体格检查
触摸腋窝淋巴结的大小、质地(软硬度)、活动度(能否推动)、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腋窝淋巴结的结构、血流情况等,初步判断良恶性;CT或MRI检查有助于更全面评估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发现隐匿病灶。
2.病理学检查:对怀疑恶性的淋巴结可进行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通过病理分析明确细胞类型及病变性质,是确诊的关键依据;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情况,血沉可反映炎症活动程度,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5-3等对乳腺癌有一定提示作用)可辅助判断。
四、处理原则
(一)良性病因处理
若为感染性淋巴结炎,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相应治疗,如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反应性增生者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处理,如自身免疫病患者需规范治疗原发病。
(二)恶性病因处理
1.肿瘤转移:针对原发肿瘤进行综合治疗,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采取手术切除转移淋巴结、配合化疗、放疗等;其他肿瘤转移需依据肿瘤分型及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根据病理分型等制定化疗方案等相应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腋窝淋巴结肿大需警惕感染或恶性肿瘤转移,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检查时需耐心细致,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谨慎对待有创检查,重视全面排查可能的病因。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腋窝淋巴结肿大时,检查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超声等,治疗时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三)老年人
老年人腋窝淋巴结肿大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转移可能,全面细致进行原发灶排查,如详细问诊、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病因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老年人身体耐受情况,选择适度的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