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和盆腔炎在诊断上,宫颈炎有症状表现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盆腔炎有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针对病原体、对症用药);预防需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卫生、宫腔操作后护理。
一、宫颈炎盆腔炎的诊断
1.宫颈炎
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患宫颈炎,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发生宫颈炎。
检查方法: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还可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病原体。
2.盆腔炎
症状表现: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可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育龄期女性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以及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风险更高。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性交等都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
检查方法:妇科检查时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还可进行阴道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
二、宫颈炎盆腔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宫颈炎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过度频繁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情况。盆腔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炎症局限。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要求可能因身体状况略有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保证充足休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清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对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恢复都有帮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体用药:如果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宫颈炎或盆腔炎,可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如果是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等药物。不同病原体的治疗药物选择需依据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体后进行精准选择,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过敏史等因素,比如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就不能选用头孢曲松。
对症用药:对于盆腔炎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可在明确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如消化道溃疡患者需权衡使用。
三、宫颈炎盆腔炎的预防
1.性生活卫生
女性方面: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性伴侣固定等。年轻女性由于性活动相对活跃,更要重视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生风险。
男性方面:男性也应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在性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卫生保障作用,减少将病原体传播给女性的风险。
2.经期卫生
经期要使用合格的卫生巾,勤换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交。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经期卫生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和育龄期女性,经期不注意卫生极易引发宫颈炎和盆腔炎。
3.宫腔操作后护理
进行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包括不同年龄接受宫腔操作的女性,都要严格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护理,降低感染引发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