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由HPV持续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宫颈恶性肿瘤,有细胞异型性、可转移,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等诊断,早期手术等治疗,预后与分期相关;宫颈糜烂是因雌激素水平变化等致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生理现象,无细胞异型性,一般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初步诊断,无需治疗,预后良好。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异常增殖且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疾病,其本质是宫颈上皮内出现了恶性病变的细胞。
宫颈糜烂:曾被误认为是一种疾病,其实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导致的宫颈外观呈现出类似“糜烂”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
二、病理表现
宫颈癌:在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的异型性,如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等,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还可能发生转移,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不同方式。
宫颈糜烂:显微镜下主要是宫颈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一般没有细胞的异型性,上皮细胞形态较为正常,局部主要是组织学结构的改变,不存在恶性病变的细胞。
三、症状表现
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后期可出现阴道排液,液体可为白色或血性,有腥臭味,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还可能因远处转移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出现相对较隐匿,而有长期HPV感染病史的患者更需警惕。
宫颈糜烂:一般本身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的情况,但白带的性状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也不会出现如宫颈癌晚期那样的严重全身和局部侵犯症状。
四、诊断方法
宫颈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涂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HPV检测,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阴道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不同年龄人群筛查宫颈癌的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建议25-64岁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初步判断,一般无需进行病理活检等有创检查来明确诊断,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外观即可诊断,若要排除合并其他病变,可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等辅助手段,但一般不会有恶性病变的病理表现。
五、治疗原则
宫颈癌:治疗方法需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决定,早期宫颈癌可能采用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中晚期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不同年龄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对治疗的耐受性也不同,在治疗方案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对手术耐受性、放化疗不良反应等的影响。
宫颈糜烂:一般不需要治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合并有宫颈炎等情况,则需要针对宫颈炎进行相应处理,如存在感染等情况可根据病原体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但不会采用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
六、预后情况
宫颈癌: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宫颈癌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宫颈癌预后则相对较差。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等情况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本身的分期等情况。有高危病史(如长期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后续需密切随访监测。
宫颈糜烂:本身不影响预后,是一种正常生理状态,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长期影响,预后良好,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预后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