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由慢性炎症刺激和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有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需注意休息、清洁等,要注意个人卫生、治妇科炎症、定期检查等来预防。
一、宫颈息肉的定义与成因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其成因可能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长期的炎症刺激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另外,与雌激素水平过高也有一定关系,雌激素可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堆积,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骨中钙的沉积等。
二、宫颈息肉的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主要表现为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可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2.白带异常: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
3.其他症状: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三、宫颈息肉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检查,可发现宫颈外口有单个或多个带蒂息肉或sessile(无蒂)息肉,颜色红,呈舌状,质地软而脆,易出血,蒂宽窄不一,根部可附在宫颈外口,也可在宫颈管内。
2.病理检查:将息肉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3.阴道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宫颈管内的息肉,在阴道镜下可见宫颈管内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的赘生物,色红。
四、宫颈息肉的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息肉摘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规消毒阴道、宫颈后,用血管钳夹住息肉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将息肉摘除。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对于较大、有蒂的息肉,可能需要用电切术等方法切除。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此时宫颈局部组织较薄,血管收缩,有利于手术操作和减少出血。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基本类似,但青少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损伤宫颈,以免影响日后生育等情况;老年患者则要评估身体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
生活方式:术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术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一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病史:如果患者有宫颈慢性炎症病史较长,在治疗宫颈息肉后仍需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防止息肉复发。
2.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针对合并有炎症的患者,可根据炎症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炎症,但单纯药物治疗很难使息肉消退。
五、宫颈息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术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休息1-2天即可,但具体休息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2.外阴清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防止感染。
3.阴道出血观察:术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不超过一周。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超过一周,应及时就医。
4.定期复查:宫颈息肉有复发的可能,因此术后需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各复查一次,以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
六、宫颈息肉的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防止病原体侵入。
2.积极治疗妇科炎症: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避免炎症长期刺激宫颈黏膜。
3.定期妇科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息肉等病变,并及时治疗。
4.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阴道。
5.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