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正常少量存在,异常时可能提示病变。感染因素中细菌、病毒感染可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瘤因素包括颈部原发肿瘤及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发现后需通过超声、实验室、病理等检查进一步评估,超声观察淋巴结情况,实验室查血常规等,病理是明确性质金标准,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的含义
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发现双侧颈部存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颈部也有少量淋巴结,一般直径多在0.2-0.5厘米左右,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但当淋巴结出现增大、形态异常等情况时,可能提示身体存在某些病变。
二、可能导致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的常见情况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当头面部、颈部等部位发生细菌感染时,如牙龈炎、中耳炎、颈部皮肤感染等,细菌可经淋巴回流至颈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此时超声检查可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且可能伴有增大、内部回声改变等情况。一般来说,感染控制后,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逐渐缩小,但具体恢复情况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因感染出现颈部淋巴结可见且肿大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感染源的控制;对于老年人,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感染后淋巴结恢复相对较慢。
2.病毒感染:
像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病毒感染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其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毒种类而异,一般经过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淋巴结可能会逐渐缩小,但需要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淋巴结的变化情况。
(二)肿瘤因素
1.原发于颈部的肿瘤:
颈部原发性肿瘤如淋巴瘤,可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可融合。淋巴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免疫功能低下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淋巴瘤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患淋巴瘤时,可能更易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而老年人患淋巴瘤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
2.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细胞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例如,鼻咽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超声下可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可能有淋巴结结构异常等表现。对于有鼻咽癌等原发肿瘤风险的人群,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时需要高度警惕肿瘤转移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三、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后的进一步检查与评估
(一)超声检查
超声是初步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常用方法,通过超声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皮质厚度、髓质结构等。一般来说,淋巴结短径大于1厘米时多提示可能存在异常。对于儿童,由于其颈部淋巴结本身可能相对较活跃,超声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年龄因素来判断淋巴结是否异常;对于老年人,除了关注淋巴结的形态等指标外,还需要结合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计数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的检测有助于排查肿瘤相关疾病。例如,在怀疑淋巴瘤时,可能需要检测相关的淋巴瘤标志物等。
(三)病理检查
当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时,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如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淋巴结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结是炎性增生还是肿瘤性病变等。对于儿童进行病理检查时,需要考虑其身体耐受等情况,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的检查方式;对于老年人,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检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