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皮肤病的诊断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皮肤病变特征、触诊感受皮损质地等初步判断。实验室检查有结核菌涂片及培养(涂片查找抗酸杆菌,培养确诊并可药敏试验)、PPD试验(结果结合临床判断)、IGRA(诊断准确性较高)。病理检查通过皮肤活检观察典型结核结节等特征辅助诊断。特殊人群中,儿童检查动作要轻柔,关注反应;老年人注意预防感染,综合判断;孕妇考虑对胎儿影响,谨慎有创检查;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多次多部位检测,严格无菌操作。
一、体格检查
1.视诊:医生直接观察皮肤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等特征。例如结核性红斑常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疼痛性红斑结节;疣状皮肤结核多发生于手部等暴露部位,呈现疣状增生斑块。通过视诊初步判断皮肤病损与结核的相关性。
2.触诊:感受皮损的质地、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如寻常狼疮的结节质地柔软,可通过探针轻易刺入,且无明显疼痛。
二、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涂片及培养:
涂片:采集皮肤病变处的分泌物、组织液等样本,涂片后进行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查找抗酸杆菌。若发现抗酸杆菌,对诊断结核皮肤病有重要提示意义,但涂片阴性不能排除结核。
培养:将样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培养结核菌。结核菌培养虽耗时较长,一般需28周,但特异性高,若培养出结核菌可确诊。培养出的结核菌还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前臂皮内注射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直径。一般来说,硬结直径≥5mm为阳性反应,提示机体曾感染过结核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PPD试验阳性不能确诊结核皮肤病,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3.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通过检测血液中被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的干扰素-γ水平,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该试验不受卡介苗接种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影响,诊断准确性较高,对结核皮肤病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三、病理检查
1.皮肤活检:切取部分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核皮肤病典型病理表现为结核结节,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围绕中央干酪样坏死组成。不同类型结核皮肤病病理特征有一定差异,如寻常狼疮可见真皮内有多个结核结节,表皮常萎缩变薄;疣状皮肤结核可见表皮疣状增生,棘层肥厚,真皮内结核样肉芽肿形成。病理检查是诊断结核皮肤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较成人更薄嫩,在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触诊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皮肤。采集标本时,如结核菌涂片、培养所需样本,应尽量选择创伤小的方式。PPD试验时,需密切观察儿童有无不适反应,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结核菌素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解读结果时要综合考虑年龄因素。儿童若需进行皮肤活检,因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需严格评估手术必要性及风险,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愈合能力差,进行检查操作后,如皮肤活检,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结核菌检查结果及皮肤病变愈合,检查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病史,综合判断。
3.孕妇: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如PPD试验、IGRA等相对安全,但结核菌培养等操作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样本采集方式。皮肤活检等有创检查需谨慎评估利弊,若非必要,尽量避免在孕期进行,若必须进行,需多学科会诊,制定安全方案。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结核菌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迅速,皮肤病变可能不典型。检查时要高度警惕,除常规检查外,可能需多次、多部位采集样本进行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因免疫力低下,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