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骨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修整面部骨骼改变轮廓的整形美容术,原理是借专业器械对突出或过高骨骼磨削截骨重塑形态,适用于下颌角肥大、颧骨过高,手术有麻醉、选切口、磨削修整、缝合步骤,风险有出血、感染、神经损伤、面部不对称,术前要身体检查、停抗凝药、心理准备,术后要创口护理、饮食调整、休息恢复,还有年龄、特殊病史、女性特殊情况的相关提示。
一、定义
磨骨手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对面部骨骼进行修整以改变面部轮廓的整形美容手术,常见的有下颌角磨骨、颧骨磨骨等,主要针对因骨骼结构导致的面部轮廓不美观问题进行改善。
二、原理
借助专业的骨科器械(如磨骨钻、锯等),对突出或过高的颧骨、下颌骨等部位的骨骼进行磨削、截骨等操作,从而重塑面部骨骼形态,达到调整面部轮廓的目的。例如,当下颌角过于肥大时,通过磨骨手术适当去除部分下颌骨骨质,使面部线条更符合美学标准。
三、适用情况
1.下颌角肥大:表现为下颌角角度过小、下颌骨过宽等,使面部呈方形或梯形,通过磨骨手术可使下颌角形态更流畅,面部线条更柔和。
2.颧骨过高:颧骨过于突出会让面部中面部显得宽阔,磨骨手术可对过高的颧骨进行修整,改善面部立体感与协调性。
四、手术过程简述
1.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结合镇静麻醉,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
2.切口选择:根据手术部位不同有不同切口,如下颌角磨骨常采用口内切口,颧骨磨骨可能选择口内、头皮内等切口方式,以最大程度隐蔽切口痕迹。
3.骨骼磨削修整:医生借助专业器械对相应骨骼进行精确磨削,调整骨骼的形状和尺寸。
4.缝合创口:手术完成后对切口进行缝合,通常会采用可吸收缝线,后期无需拆线。
五、风险与并发症
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严重时需紧急处理。
2.感染:若术后创口护理不当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发生感染的风险,表现为创口红肿、疼痛、发热等,需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
3.面部神经损伤:由于面部神经分布丰富,手术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面神经分支,导致面部感觉异常、肌肉运动障碍等,不过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此类风险已大大降低。
4.面部不对称:手术操作中两侧骨骼磨削程度不一致等原因可能导致术后面部不对称,需要再次手术修复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影响手术效果。
六、术前注意事项
1.身体检查: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提前告知医生并控制稳定。
2.停止相关药物:术前两周需停止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避免术中出血过多,女性要避开生理期,因为生理期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手术出血风险增加。
3.心理准备:患者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明确手术预期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
七、术后注意事项
1.创口护理:保持手术创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饮食调整:术后初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粥等,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创口影响愈合。
3.休息与恢复: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面部受到外力撞击,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4.特殊人群提示
年龄因素:一般建议18周岁以上且骨骼发育成熟后再考虑进行磨骨手术,因为未成年人骨骼仍在发育中,手术可能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特殊病史人群:有凝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手术出血风险及术后感染风险较高,需提前与医生充分评估,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手术应激可能加重病情,术前需严格评估心功能等情况。
女性特殊情况:哺乳期女性不建议进行磨骨手术,因为手术相关药物及创伤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且哺乳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手术恢复相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