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心脏原因致短暂性意识丧失的临床急症,常见病因包括心律失常(缓慢性和快速性)、心脏结构异常(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摔倒等,发作前有先兆、发作后有后续表现,诊断靠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紧急处理要让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等,及时准确诊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且要考虑个体差异。
一、心源性晕厥的定义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或心脏停搏,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晕厥。
二、常见病因
1.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跳动过慢,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到全身,特别是脑部,使得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
快速性心律失常:例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过快地跳动,导致心脏的舒张期过短,影响心室的充盈,进而使心输出量降低,引起脑缺血晕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具体的发生机制与个体的心脏基础状况相关。
2.心脏结构异常
瓣膜性心脏病:像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狭窄会阻碍左心室射血,使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晕厥。老年人患瓣膜性心脏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瓣膜可能出现钙化、病变等情况。
心肌病: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下降,容易出现晕厥。不同性别在心肌病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且与长期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长期酗酒可能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由于心脏结构的先天性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发晕厥。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相关症状,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晕厥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摔倒,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表现。发作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发作前及发作后的表现: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可能有头晕、黑矇等先兆症状;发作后可能有短暂的乏力、意识模糊等情况,随着脑部供血恢复,症状逐渐缓解。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影响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例如儿童可能对晕厥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表现出的症状可能相对更剧烈或有差异。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源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活动异常情况。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查,能够捕捉到发作时或发作前后的心脏电活动变化,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
2.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瓣膜运动情况等,有助于发现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心源性晕厥原因。例如通过心脏超声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心肌病等情况。
3.其他检查:如运动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心源性晕厥患者可能有帮助。运动负荷试验可以诱发潜在的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则可以更精确地研究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明确心律失常的机制等。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晕厥,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治疗;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药物复律或进行电复律等治疗。如果是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如瓣膜性心脏病可能需要考虑瓣膜置换等手术治疗,心肌病可能需要相应的药物等综合治疗。
2.紧急处理:当患者发生心源性晕厥时,首先要让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供血。同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救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紧急处理时需要更加谨慎,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搬运等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加重病情;儿童则要注重避免二次损伤等情况。
心源性晕厥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临床急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特点不同,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