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做好皮肤准备并告知成人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小儿按年龄调整禁食禁水时间,手术方式有传统复发率高应用减少、无张力用补片创伤小恢复快、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但对设备技术要求高,术后要适当休息活动、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循序渐进饮食、观察并发症并对老年、小儿等特殊人群进行相应护理。
一、手术前准备
1.术前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还会安排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等,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例如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需先纠正后再考虑手术。对于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小儿患者则要了解疝气发生及发展情况,评估手术必要性及适宜的手术方式。
2.皮肤准备:手术前会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清洁,一般采用肥皂水清洗等方式,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油脂等,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会告知患者术前需禁食、禁水的时间,通常成人需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小儿患者根据年龄调整禁食禁水时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二、手术方式
1.传统疝修补术:是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找到疝缺损部位,将疝囊高位结扎后,对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等组织进行逐层缝合修补。但其复发率相对较高,目前应用相对减少。
2.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工合成补片来修补疝缺损。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在疝缺损处,覆盖缺损区域,利用补片的强度来加强腹股沟管或腹壁的强度,减少复发几率。该手术创伤相对传统修补术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相对较快。
3.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及补片放置等操作。手术需要在腹壁建立气腹,通过腹壁上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对于双侧疝气患者,可同时进行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对手术设备及医生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适当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平卧,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减轻疼痛并利于切口愈合。通常术后1-2天可适当床上活动,术后1周左右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久坐、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防止疝气复发。例如剧烈咳嗽可能使腹压瞬间升高,冲击手术修补部位,影响愈合。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若发现切口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切口。
3.饮食管理:术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进少量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切口愈合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例如多吃芹菜、香蕉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便秘。
4.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阴囊血肿、感染、复发等并发症表现。阴囊血肿可能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等,若出现需及时处理;感染则会有切口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复发可表现为手术部位再次出现可复性肿块等情况,一旦发现相关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5.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指标,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心理因素可能影响恢复。
小儿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切口情况及有无异常哭闹,小儿疝气多为先天性,术后要避免其过度哭闹,防止腹压升高。还要注意保持小儿臀部清洁,防止尿液刺激切口,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小儿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