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EB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如链球菌、结核杆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肿瘤性因素(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表现特点,非感染性因素相关疾病也各有相应临床特征。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淋巴结肿大
(一)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有淋巴结肿大外,还常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反应性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其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可稍软,活动度尚可,多见于颈部等部位。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EB病毒,且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明显。
2.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时,患者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皮疹,同时可伴有颈部、枕后等部位淋巴结肿大。风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淋巴结肿大一般是因为病毒感染刺激淋巴结内免疫细胞,使淋巴结发生反应性增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有轻度压痛,病程具有自限性。
3.麻疹病毒感染:麻疹患者在出疹前1-2天,可出现耳后、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这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导致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从而引起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与病情进展相关,随着麻疹病情的好转,淋巴结肿大也多会逐渐消退。
(二)细菌感染
1.链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炎症可波及颈部淋巴结,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淋巴结红肿、疼痛,质地较韧,可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儿童由于扁桃体相对易受链球菌侵袭,所以儿童链球菌感染导致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较为常见,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蔓延至颈部淋巴结有关。
2.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颈部淋巴结,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初期淋巴结可活动,质地稍硬,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相互粘连,甚至与皮肤粘连,后期可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者,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引发淋巴结结核导致淋巴结肿大。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淋巴结肿大
(一)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淋巴结。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可涵盖各个年龄段,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侵犯关节,但也可累及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关节及周围组织炎症类似,也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淋巴结内免疫细胞聚集增生。多见于中年女性,病情慢性迁延,淋巴结肿大一般与关节炎症的活动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二)肿瘤性因素
1.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早期可活动,后期可相互粘连。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与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有关,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有所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2.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并浸润骨髓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包括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患者除了有淋巴结肿大外,还常伴有贫血、出血、发热等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白血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一般是白血病细胞在淋巴结内大量浸润所致。
3.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淋巴结,例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肿瘤细胞通过淋巴循环转移到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内肿瘤细胞聚集,引起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一般无压痛,可逐渐增大。不同原发肿瘤转移至淋巴结的情况,其淋巴结肿大的表现也会因原发肿瘤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