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情况。症状表现包括腹痛(初始脐周或上腹,数小时后转移固定右下腹,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不同人群表现不同);体征检查有右下腹压痛(麦氏点常见)、反跳痛(提示腹膜受累)、腹肌紧张(炎症累及腹膜时出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别)、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炎症)、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盲肠后位阑尾炎)、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辅助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尿常规一般无异常,腹部B超可发现相关情况,CT检查对不典型等有帮助。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初始表现:多数患者初始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这是因为阑尾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定位不精确。对于儿童,腹痛起始位置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2.转移过程:数小时(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此为典型阑尾炎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起病时就直接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下降,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可出现,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呕吐较频繁。青少年患者可能因腹痛影响食欲,出现食欲减退情况。
2.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会有腹泻,尤其是阑尾炎症刺激直肠时;也有患者出现便秘,这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胃肠道功能不同,儿童肠道相对敏感,症状可能更明显。
(三)全身症状
1.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如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时,体温可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较弱,发热可能不明显,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相对较常见且波动较大。
2.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欠佳,不同性别患者在患病后的乏力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状况特殊,若患阑尾炎,乏力等症状可能受生理期影响而有所不同。
二、体征检查
(一)右下腹压痛
这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无论何种年龄、性别,麦氏点压痛都是判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但肥胖患者麦氏点压痛可能不明显,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二)反跳痛
当医生按压右下腹并突然抬手时,患者感到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提示阑尾炎症累及腹膜。儿童因配合度问题,进行反跳痛检查时需轻柔且准确判断。
(三)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可出现腹肌紧张,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较弱,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而儿童腹肌较薄弱,腹肌紧张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四)结肠充气试验
医生用手按压左下腹,再突然松开,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该试验时,用力程度需适当调整,以准确判断结果。
(五)腰大肌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炎。对于体型较瘦的人群,该试验相对容易判断,而肥胖者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六)闭孔内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将右股向内旋转,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该试验时,要注意关节活动幅度,避免造成损伤。
三、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高达70%-90%。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感染早期升高不明显,需动态观察。
(二)尿常规
一般无明显异常,若阑尾炎症波及输尿管或膀胱,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不同性别患者尿常规表现无本质区别,但女性需注意与妇科疾病导致的尿常规异常相鉴别。
(三)腹部B超
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等情况,对于诊断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尤其对妊娠期妇女、儿童等不宜进行X线检查的人群较适用。但B超检查结果受肠气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
(四)CT检查
对于不典型阑尾炎或诊断困难的患者,CT检查可更清晰显示阑尾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尤其对儿童、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