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预防针即HPV疫苗,通过模拟HPV结构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降低感染风险,不同人群接种各有意义,其安全性较好但有注意事项,且接种不能替代宫颈癌筛查,需定期筛查以早发现病变。二价针对HPV16和18防约70%宫颈癌,四价加防6和11防约70%宫颈癌及90%生殖器疣,九价覆盖更多亚型防更多相关疾病;年轻女性接种效果好,已婚已育女性接种对未感染亚型有防护,男性接种可防生殖器疣并降低传给性伴侣风险;过敏体质、孕期、发热或急性疾病期者有接种禁忌;接种后仍要定期筛查。
一、宫颈癌预防针的作用原理
宫颈癌预防针即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模拟HPV的相关结构,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人体真正接触HPV时,免疫系统已预先具备识别和抵御能力,从而降低感染HPV进而引发宫颈癌的风险。大量科学研究表明,HPV疫苗能够针对特定亚型的HPV起到有效的免疫防护作用。例如,二价HPV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亚型,这两种亚型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可预防约70%的宫颈癌发生;四价HPV疫苗除了针对HPV16和HPV18外,还针对HPV6和HPV11,能预防约70%的宫颈癌以及90%的生殖器疣;九价HPV疫苗则覆盖了更多亚型,能预防约90%的宫颈癌、85%的阴道癌、50%的低级宫颈上皮内瘤变、90%的生殖器疣和95%的肛门癌等。
二、不同人群接种HPV疫苗的情况及意义
(一)女性人群
1.年轻女性:对于9-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此时尚未有性生活接触HPV的机会相对较小,接种HPV疫苗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效果,能更有效地在未来避免感染相关HPV亚型。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这一年龄段接种后,后续发生HPV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的概率会显著降低。
2.已婚已育女性:已婚已育女性虽然可能已存在一定的HPV暴露风险,但仍可接种HPV疫苗。对于已感染部分亚型HPV的女性,接种疫苗还可对未感染的其他亚型起到防护作用,降低再次感染其他高危或低危HPV亚型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已感染HPV16的女性,接种针对HPV18等其他高危亚型的疫苗仍有一定保护意义。
(二)男性人群
男性接种HPV疫苗也有一定意义。男性接种四价或九价HPV疫苗可预防HPV6、HPV11引起的生殖器疣,同时也能降低其将HPV传染给性伴侣的风险,间接保护女性免受相关HPV感染,从而降低女性患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
三、接种HPV疫苗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一)安全性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接种后的监测数据显示,HPV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疼痛、红肿、硬结等,一般较为轻微,多在1-3天内自行缓解;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例如,基于大规模的疫苗上市后监测数据,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一些常见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和长期监测,其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二)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对HPV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在接种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情况。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不建议接种HPV疫苗,因为目前缺乏足够的孕期接种HPV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数据。如果在接种疫苗期间发现怀孕,应暂停接种,待分娩后再继续完成接种程序。
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处于发热状态或患有急性疾病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此时接种HPV疫苗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或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应待病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
四、HPV疫苗接种与宫颈癌筛查的关系
HPV疫苗接种不能替代宫颈癌筛查。即使接种了HPV疫苗,女性仍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目前的HPV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HPV亚型,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其他未被覆盖亚型HPV的可能,同时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发展的过程,通过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率。例如,即使接种了HPV疫苗,30岁以上女性仍应按照规范的筛查间隔进行TCT和HPV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宫颈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