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包括淋巴滤泡增生、粪石阻塞、异物阻塞)、细菌入侵(肠道内细菌移位和血行感染)、阑尾先天畸形(过长或过度扭曲、开口较小)和其他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胃肠道功能障碍);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老年人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预防粪石,孕妇出现腹痛要及时就医,患有慢性疾病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病以降低发病风险。
一、阑尾管腔阻塞
1.淋巴滤泡明显增生:阑尾黏膜下层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在身体受到感染等刺激时,淋巴滤泡会明显增生,从而阻塞阑尾管腔。儿童时期淋巴组织较为活跃,所以儿童发生阑尾管腔因淋巴滤泡增生而阻塞的情况相对较多。一旦管腔阻塞,阑尾腔内压力升高,妨碍阑尾壁的血液循环,易导致黏膜受损,细菌入侵引发炎症。
2.粪石阻塞:食物残渣、粪便等进入阑尾后,可能形成粪石。长期的粪石阻塞会使阑尾管腔内分泌物排出不畅,腔内压力逐渐升高,压迫阑尾壁,影响血液供应。中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粪便容易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形成粪石的几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阑尾管腔被粪石阻塞的风险。
3.异物:如毛发、蛔虫、果核等异物进入阑尾管腔后,也可造成阻塞。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误食异物的人群可能面临阑尾管腔被异物阻塞的情况。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仍继续分泌黏液,导致腔内压力进一步升高,阑尾壁血运障碍,细菌繁殖,引发阑尾炎。
二、细菌入侵
1.肠道内细菌移位:阑尾与结肠相通,腔内本就有各种肠道细菌,当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就可侵入阑尾壁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等,肠道内细菌的平衡状态可能被打破,细菌更容易入侵阑尾组织。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这两类人群在细菌入侵导致阑尾炎方面的风险相对较高。
2.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阑尾,在阑尾内生长繁殖,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儿童和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细菌更容易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阑尾。
三、阑尾先天畸形
1.阑尾过长、过度扭曲:阑尾过长或过度扭曲会使阑尾管腔相对狭窄,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这种先天畸形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患者可能自出生就存在阑尾解剖结构的异常。由于阑尾的异常结构,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因素刺激,也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出现阑尾腔内的梗阻和感染,引发阑尾炎。
2.阑尾开口较小:阑尾开口较小会使阑尾管腔与结肠之间的通道相对狭窄,阑尾腔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造成分泌物积聚。一旦分泌物排出不畅,阑尾腔内压力升高,细菌滋生,就容易引发炎症。阑尾开口较小这种先天畸形可能在患者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导致阑尾炎的风险。
四、其他因素
1.饮食习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过度摄入高脂肪和高糖食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肠道负担过重,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形成粪石等阻塞物;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排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使粪便质地较硬,增加肠道内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间接增加阑尾炎的发病几率。
2.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会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反射性痉挛。痉挛可导致阑尾管腔狭窄、血运障碍,细菌容易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增加阑尾炎的发病风险。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几率相对较高,患阑尾炎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孩子误食异物,同时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粪石形成。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子宫增大可能压迫阑尾,影响阑尾的血液供应和排空,孕妇若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阑尾炎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