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原因分为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阴道炎症、外阴局部皮肤病变、不良卫生习惯、局部刺激等,全身因素包括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过敏反应、肝肾疾病、维生素缺乏等;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女性外阴瘙痒常见,需保持清洁干燥就医谨慎处理;糖尿病女性瘙痒易反复发作要控血糖防感染;儿童瘙痒多与卫生习惯或蛲虫感染有关,家长要帮养成卫生习惯,遵医嘱用安全药物。
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刺激外阴导致瘙痒。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在潮湿、温暖的阴道环境中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外阴瘙痒症状。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阴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是常见症状之一,这与滴虫的寄生和繁殖刺激外阴局部有关。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有鱼腥臭味,外阴可出现瘙痒不适,其发病机制与阴道内厌氧菌等增多破坏了阴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湿疹:多由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过敏性炎症,表现为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多形性皮疹,伴有剧烈瘙痒。例如,接触过敏原(如卫生巾、化纤内裤等)可诱发外阴湿疹,导致瘙痒发生。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弹性减退,伴有严重瘙痒。这种疾病会破坏外阴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瘙痒症状。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外阴皮肤增生性病变,外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搔抓后可出现抓痕、破溃等,长期搔抓刺激会加重瘙痒程度。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不更换内裤,外阴局部污垢积聚,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例如,部分女性经期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局部透气性差,也容易导致外阴瘙痒。
局部刺激:
化学品刺激: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内放置刺激性药物等,可能对外阴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引发瘙痒。
衣物摩擦:穿着过紧的化纤内裤,外阴长时间受到摩擦,也可引起瘙痒。
全身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发外阴瘙痒。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增加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加重外阴瘙痒症状。
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外阴皮肤,可导致外阴瘙痒。
妊娠期: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外阴局部血液循环丰富,加上阴道局部酸碱度改变等因素,容易出现外阴瘙痒。例如,妊娠中晚期,这种瘙痒可能会较为明显。
过敏反应:对某些食物(如海鲜、芒果等)、药物(如抗生素等)、化妆品等过敏,可引起外阴及全身过敏反应,出现外阴瘙痒症状。
肝肾疾病:肾功能不全时,代谢废物排泄障碍;肝功能不全时,胆汁淤积等,都可能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引起外阴瘙痒。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缺乏,可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包括外阴皮肤。
特殊人群外阴瘙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
特点:由于孕期生理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激素水平改变等,外阴瘙痒较为常见,且可能因瘙痒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若出现外阴瘙痒,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谨慎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在孕期使用需要特别谨慎,要权衡利弊。
糖尿病女性
特点:血糖控制不佳时,外阴瘙痒容易反复发作,且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
注意事项: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缓解外阴瘙痒的重要基础。同时,注意外阴局部卫生,穿着舒适的衣物,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一旦出现外阴瘙痒,应及时就诊,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对外阴瘙痒的病因进行治疗。
儿童
特点:儿童外阴瘙痒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蛲虫感染等有关。例如,女童不注意外阴清洁,容易导致外阴炎症,引起瘙痒;蛲虫感染时,蛲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可刺激外阴引起瘙痒。
注意事项: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对于怀疑蛲虫感染的儿童,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防止再次感染。儿童外阴瘙痒时,避免让儿童搔抓外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外用药物,但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刺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