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宫颈癌疫苗前需进行多方面检查。询问病史时,要关注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生理期、孕期、哺乳期)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其他重大疾病史);基本身体状况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及检查接种部位皮肤状况;HPV感染相关检查有HPVDNA检测(判断感染情况及接种必要性效果)和宫颈细胞学检查(了解宫颈细胞形态及病变情况以评估宫颈健康及接种相关方案)。
一、询问病史相关检查
1.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时期
女性生理期:一般来说,宫颈癌疫苗接种前不要求必须避开生理期,但如果女性在生理期身体较为虚弱,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轻微发热、乏力等)可能会与生理期的不适相混淆,所以从舒适度角度考虑,建议非必要时尽量避开生理期接种。例如,部分女性在生理期接种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判断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
孕期:孕期女性不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因为目前缺乏足够的孕期接种宫颈癌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数据。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发现怀孕,应暂停后续接种,待分娩后再继续完成接种程序。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成分可能会对胎儿发育产生潜在风险,为了确保胎儿安全,孕期需避免接种。
哺乳期: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宫颈癌疫苗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但哺乳期女性接种后仍需密切观察自身及婴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虽然现有数据显示相对安全,但个体差异存在,仍需谨慎对待。
2.既往疾病史
过敏史:如果既往对疫苗成分过敏,如对HPV疫苗中的某些蛋白质等成分过敏,则绝对不能接种宫颈癌疫苗。例如,若曾对酵母过敏,因为部分宫颈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酵母细胞,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接种。所以在接种前需要详细询问并了解受种者的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情况,以排除接种禁忌。
其他重大疾病史:如果受种者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接种宫颈癌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所以这类人群不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因为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识别疫苗中的抗原并产生相应抗体来发挥保护作用,但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无法完成这一过程,接种后起不到预防宫颈癌的作用。
二、基本身体状况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接种疫苗前需要测量体温,一般要求体温正常(腋下体温低于37.3℃)才能接种。因为如果受种者处于发热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加重发热症状,或者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发热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种疫苗可能无法让免疫系统正常识别疫苗抗原并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检查接种部位皮肤状况:要检查接种部位是否有破损、炎症、感染等情况。如果接种部位存在上述问题,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加重,或者影响疫苗的正常接种和吸收。比如接种部位有伤口,接种疫苗后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三、HPV感染相关检查
1.HPVDNA检测
检测目的:通过检测是否已经感染了高危型或低危型HPV,来判断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接种后的预期效果。如果受种者已经感染了某些类型的HPV,接种针对该类型HPV的疫苗可能对已感染的病毒型别没有治疗作用,但仍可能对未感染的HPV型别起到预防作用。例如,若检测发现感染了HPV16型,接种二价宫颈癌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型)对HPV16型感染本身没有治疗作用,但对HPV18型感染有预防作用。
检测意义: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未感染任何HPV型别,那么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HPV型别感染,降低患宫颈癌的风险;如果已经感染了某些HPV型别,也可以根据具体感染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是否接种疫苗以及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
2.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检查)
检查目的:了解宫颈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癌前病变等情况。因为宫颈癌的发生通常与HPV持续感染相关,而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有助于综合评估受种者的宫颈健康状况。例如,TCT检查可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对于判断受种者当前的宫颈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
检查意义: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结合HPV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评估接种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效果和必要性;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接种疫苗以及后续的治疗和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