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成因与经血逆流、遗传、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诊断方法有影像学(超声、MRI)和血清学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药物(短效避孕药、孕激素类、GnRH-a)和手术(腹腔镜、开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合理避孕来预防。
一、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定义与成因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内含有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其成因与经血逆流、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经血逆流使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等部位是较为公认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病的易感性,免疫炎症反应异常会影响对异位内膜的清除等过程。
二、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内的囊性回声,囊壁较厚且粗糙,囊内有分隔等特征,能初步判断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通过超声还可观察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有较高的特异性,能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精细关系等,尤其在鉴别诊断方面有优势。
2.血清学检查:CA125等血清学指标可能会升高,但该指标升高并非卵巢巧克力囊肿所特有,一些其他妇科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所以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三、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逆流,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对轻度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适用于有避孕需求且病情较轻的患者。
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地孕酮等,可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蜕膜化并萎缩,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常用于病情较轻或不宜手术的患者。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使异位内膜萎缩,常用于术前缩小囊肿体积或术后预防复发等情况,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需注意监测骨密度等情况。
2.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腹腔镜可以清晰地看到卵巢上的囊肿情况,将囊肿剥离去除,尽量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尽量采用保守性手术,以保留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对于无生育需求、年龄较大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侧卵巢切除等手术。
开腹手术:适用于病情较复杂、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的情况,如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等,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
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在确诊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囊肿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性手术等,以提高受孕几率,同时要注意术后监测卵巢功能和受孕情况,因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影响排卵和输卵管的通畅等,从而影响生育。
对于暂不生育的育龄期女性,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因为疾病可能会逐渐进展,影响卵巢功能等,进而对未来的生育产生潜在影响。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若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若病情较轻且无明显症状,可根据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因为老年女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若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腹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等,则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等治疗措施。
3.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
对于曾有过盆腔手术史等的人群,在诊断和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时,需详细了解既往手术情况,因为盆腔手术史可能会导致盆腔粘连等情况,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等。
五、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预防措施
1.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防止经血逆流,因为经血逆流是导致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2.避免剧烈运动:月经期间应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等,减少经血逆流的可能。
3.定期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等,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早期干预。
4.合理避孕:通过合理的避孕方式,如口服短效避孕药等,调节月经周期,减少月经血逆流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