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期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气促等,成年期症状不典型;体格检查可闻及特定杂音,超声心动图等是重要诊断方法;小型缺损可随访,有适应证者可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诊治预后好,延误则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致预后变差。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通道。正常心脏结构中,房间隔将左右心房分隔,继发孔型缺损多位于房间隔中部,靠近卵圆窝区域。
二、临床表现
1.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儿童期: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这是因为心脏存在左向右分流,导致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部分患儿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促,活动耐力较正常儿童差,这是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淤血,影响呼吸功能。
成年期:成年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部分人会有劳累后心悸、胸闷等表现。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加,逐渐出现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等情况。
2.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影响不显著,但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女性患者可能因心脏负荷增加而使症状加重,如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出现更明显的气促、心悸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杂音,这是由于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导致肺动脉瓣相对狭窄引起。杂音性质为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且固定分裂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典型体征之一,固定分裂是指不受呼吸影响的第二心音分裂。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可直接显示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数目,还能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右心房、右心室的大小,肺动脉压力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初步筛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房间隔情况。
X线胸片: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肺野充血等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心脏的形态改变。
心导管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需要评估肺动脉压力等情况时使用。可通过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氧饱和度等,明确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小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即缺损直径小于5mm的患儿,有一定的自然闭合可能,尤其是在1岁以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缺损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对于成年患者,如果缺损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心功能正常,也可以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对于有适应证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可采用介入封堵术。一般适用于年龄大于3岁,缺损直径在5-36mm之间,边缘距离上下腔静脉、肺静脉、二尖瓣等结构符合要求的患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或小婴儿,由于其心脏结构和血管较细等原因,可能不适合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如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等情况,需要进行外科开胸修补术。手术方式包括直接缝合缺损或使用补片修补缺损。在手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脏功能等因素,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女性患者,如果有妊娠计划,建议在手术修复后再考虑妊娠,以避免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导致不良后果。
五、预后情况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
如果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预后通常较好。患者的心脏功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也能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不受明显影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例如,经过规范治疗的患儿,成年后一般可以正常结婚生育,心脏功能不受明显影响。
2.延误诊断治疗的预后
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等。肺动脉高压一旦发展到重度,可能会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发绀等症状,治疗难度增大,预后变差。而且重度肺动脉高压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心脏功能,术后仍可能存在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