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发炎可由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结核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及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引起。感染因素中细菌、病毒、结核杆菌感染各有其常见菌、感染途径、机制及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淋巴结引发炎症;恶性肿瘤转移致淋巴结肿大有其转移途径及特点,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有特定表现及发病机制。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是引发淋巴结发炎常见的细菌。例如,皮肤表面的伤口若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细菌可通过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发炎;咽部、扁桃体等部位的链球菌感染,也可导致颈部淋巴结发炎。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皮肤有小擦伤等情况下,更易因细菌感染引发淋巴结发炎。而成年人若有口腔卫生不良、扁桃体反复发炎等情况,也容易因细菌感染累及淋巴结。
感染机制:细菌进入淋巴结后,会在淋巴结内繁殖,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反应,导致淋巴结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2.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及相关疾病:风疹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引起淋巴结发炎。比如风疹病毒感染时,除了有发热、皮疹等表现外,常伴有颈部、枕部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颈部等多处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感染病毒后引发淋巴结发炎的概率相对较高。成年人若近期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因病毒感染出现淋巴结发炎情况。
病毒感染引发淋巴结发炎的原理: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淋巴结内复制,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引发炎症反应,使得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
1.结核杆菌感染
感染特点及好发部位: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淋巴结结核,常见于颈部淋巴结。多发生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艾滋病患者等。儿童若接触了结核杆菌,也可能被感染。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后,可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出现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改变,表现为淋巴结逐渐肿大,可相互融合,后期可能破溃形成窦道。
发病机制:结核杆菌进入淋巴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能被完全杀灭,在淋巴结内繁殖,引起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发生特异性炎症改变。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发病机制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发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会影响淋巴结的正常功能,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包括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出现炎症表现,如肿大、疼痛等。不同性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上有一定差异,女性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淋巴结发炎方面需更关注自身免疫系统的状况。
四、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
1.恶性肿瘤转移导致淋巴结发炎样表现
肿瘤转移途径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此时淋巴结的炎症表现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例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肿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后,会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破坏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淋巴结肿大,此时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质地变硬、活动度差等特点,与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发炎有所不同,但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炎症的一些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恶性肿瘤转移导致淋巴结发炎的情况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肿瘤转移累及淋巴结;而儿童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些恶性肿瘤在儿童中发生并转移至淋巴结的情况。
2.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
常见类型及特点: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类型。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患淋巴瘤,但在发病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一定的发病比例,而在老年人群中也不少见。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与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淋巴结结构破坏,出现炎症相关的病理改变但又有其独特的肿瘤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