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与湿疹在病因、临床表现、皮疹特点、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不同,荨麻疹病因复杂,表现为风团等,主要靠典型表现结合病史诊断,治疗包括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急性期有渗出倾向等,依据病史和皮疹特点诊断,治疗分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临床需综合鉴别诊断与合理治疗
一、病因方面
1.荨麻疹:病因较为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常见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如鱼虾、坚果、防腐剂等)、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等)、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等)、遗传因素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病因可能有差异,儿童荨麻疹可能与感染相关性更强,成年人可能与食物、药物、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有过敏病史的人群发生荨麻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2.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动物皮毛、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外界刺激。婴幼儿湿疹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病因侧重点不同,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湿疹可能受体内激素变化等影响而发作或加重,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易患湿疹。
二、临床表现方面
1.荨麻疹:
症状特点:典型表现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自觉瘙痒剧烈。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荨麻疹(病程<6周)和慢性荨麻疹(病程≥6周)。急性荨麻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累及喉头黏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急性荨麻疹相对更易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而老年人慢性荨麻疹可能持续时间更长,且瘙痒程度可能更影响睡眠等生活质量。
皮肤表现特征: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
2.湿疹:
症状特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可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有不同表现,如手部湿疹多有皲裂、肥厚;耳部湿疹多对称分布于耳郭、耳后沟等;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阴囊湿疹、女阴湿疹等常奇痒难忍。不同年龄阶段湿疹表现有特点,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初为红斑,随后出现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融合成片,有渗出结痂;儿童湿疹可发生在四肢、面部等,皮疹相对较局限;成人湿疹分布更广泛,可对称或不对称分布。
三、皮疹特点方面
1.荨麻疹:皮疹为风团,风团为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大小、形态不一,周围有红晕,皮损发生突然,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
2.湿疹:急性期皮疹多形性,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糜烂、渗出明显;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损多局限,边界较清楚。
四、诊断方面
1.荨麻疹: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风团及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结合病史综合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辅助检查寻找病因。
2.湿疹:主要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剧烈、渗出倾向、反复发作等)进行诊断,有时需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鉴别,斑贴试验等有助于明确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五、治疗方面
1.荨麻疹:
避免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能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2.湿疹:
一般治疗:寻找可能诱因,如避免过度洗烫、搔抓等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分期及部位等选择合适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涂膜剂等,也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
总之,荨麻疹和湿疹在病因、临床表现、皮疹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