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通过性接触传播,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菌群,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上行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因操作损伤及消毒等问题引发)、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用品、经期性交、不注意卫生等)、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膀胱炎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因产妇体质虚弱、妊娠组织残留等因素导致细菌上行感染);特殊人群需注意,年轻女性要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育龄期女性手术要选正规机构,绝经后女性注意外阴清洁,有盆腔炎病史者要加强锻炼、注意卫生并定期复查。
一、病原体感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这些病原体常通过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感染风险较高。例如,淋病奈瑟菌感染后,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研究表明,在性传播疾病高发地区,因感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导致慢性盆腔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以混合感染多见。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水平变化或局部组织损伤时,这些原本寄居于阴道的菌群可能会大量繁殖并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如产后、流产后或妇科手术后,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内源性病原体易趁机入侵,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人工流产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这些手术可能会损伤生殖道黏膜,破坏其防御功能,若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病原体就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有研究显示,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术后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特别是多次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的女性,感染的风险会更高。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这一操作也可能导致感染。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如果手术操作不规范或术后过早进行性生活、盆浴等,都可能使细菌进入宫腔,引发炎症。而且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在宫腔内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增加感染的机会。相关调查发现,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患慢性盆腔炎的风险相对未放置者有所增加。
三、经期卫生不良
1.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女性的生殖系统较为脆弱,使用质量不合格或被污染的卫生巾、护垫,容易滋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可经阴道上行感染盆腔。据统计,因使用不洁经期用品导致妇科炎症的情况并不少见,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2.经期性交:经期女性的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子宫颈口微微张开,此时进行性生活,男性生殖器可能会将细菌带入阴道,细菌上行感染盆腔的几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经期性交是导致盆腔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不勤换卫生巾、不清洗外阴等,会使外阴部处于潮湿、不清洁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腹膜炎:这些器官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时,炎症渗出物可流至盆腔,刺激盆腔组织,引发炎症。若阑尾炎治疗不及时,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临床上有不少慢性盆腔炎患者是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所致。
2.膀胱炎:虽然膀胱炎与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相对较远,但严重的膀胱炎可能会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将病原体传播至盆腔,导致盆腔炎。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五、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1.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分娩过程中出现产道损伤、胎盘残留等情况,感染的风险会更高。有研究指出,产后感染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产后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流产后: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都可能会有妊娠组织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这种情况下,细菌容易滋生并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而且流产后女性的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殖道的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在经期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不洁的经期用品,避免经期性交。同时,要避免过早进行性生活,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风险。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且可能会经历怀孕、分娩、流产等过程。在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卫生。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性生活和盆浴。如果计划放置宫内节育器,要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放置后定期进行检查。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如果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患有慢性盆腔炎。
4.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这类女性再次感染的风险较高,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同时,要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旦出现症状复发,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