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多样,包括感染性因素(如EB病毒、风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等感染)、肿瘤性因素(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因素(如药物反应、代谢性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有不同表现及相关特点,如感染性因素中不同病毒、细菌感染有不同临床及实验室表现,肿瘤性因素中不同肿瘤有不同淋巴结肿大特征及全身表现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常累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中等,可有压痛。研究表明,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血清中EB病毒抗体检测可呈阳性,如EB病毒壳抗原IgM抗体(VCA-IgM)阳性等。年龄方面,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相对更易感染EB病毒引发相关病症,生活方式上,密切接触(如口对口传播)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EB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防护。
2.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后,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皮疹,同时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如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风疹病毒,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感染可能症状更明显,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所以孕妇需特别注意避免风疹病毒感染。
(二)细菌感染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淋巴结结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可单个或多个成群发生,常见于颈部淋巴结,初期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无压痛,后期可相互粘连融合,形成脓肿、破溃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阳性结果提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更高。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免疫力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有结核患者接触史的人群需警惕感染风险。
2.链球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同时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局部皮肤可有红肿。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咽拭子培养可发现链球菌。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链球菌感染,儿童相对更易患扁桃体炎等疾病而继发淋巴结肿大,生活方式中,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等可能增加链球菌感染的机会。
二、肿瘤性因素
(一)恶性淋巴瘤
1.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多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病理检查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是其特征性改变。不同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和青壮年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与霍奇金淋巴瘤的明确关联尚不十分明确,但免疫力低下可能是一个相关因素,有霍奇金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略有增加。
2.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肿大的淋巴结可活动或相互粘连,早期可无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病理类型多样,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有所不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长期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压痛。同时可伴有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外周血中可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可见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成人均可患急性白血病,生活方式与白血病的直接关联尚不明确,但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白血病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2.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淋巴结肿大相对少见,晚期可出现轻至中度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常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进行性增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见粒细胞明显增多且有不成熟粒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骨髓穿刺及活检可明确诊断。各年龄均可发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人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于老年人群,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病情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三、免疫相关性疾病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蛋白尿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补体C3、C4降低等。各年龄均可发病,育龄女性多见,生活方式中,紫外线暴露可能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对病情有一定影响,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增加。
(二)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多为轻度至中度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肘部、腋窝等部位。患者常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等,C反应蛋白、血沉可升高。各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等生活因素可能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可能性相对较高。
四、其他因素
(一)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如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癫痫药物等。一般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表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药物相关性淋巴结肿大,在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时需密切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代谢性疾病
某些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如戈谢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由于葡糖脑苷脂酶缺乏,导致葡糖脑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沉积,引起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多见于儿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浆葡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骨髓穿刺可发现戈谢细胞。生活方式对戈谢病的影响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孕期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