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药物影响、心脏疾病、代谢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1.生理性因素
健康人群在睡眠、深度休息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运动员等群体中,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药物影响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可能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减慢。
3.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病变可能损伤窦房结或其供血血管,影响心脏起搏功能,引发窦性心动过缓。
4.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代谢紊乱,会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5.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压增高(如脑出血、脑肿瘤)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抑制窦房结,引起心动过缓。
此外,老年人因窦房结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退化,或合并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常伴其他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