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与诊断标准、症状表现、发病原因等方面。
1.定义与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低血压则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
2.症状表现
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出现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低血压患者主要症状有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3.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诱因,如高盐饮食、大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部分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病理性低血压的原因包括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另外,内分泌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