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是血液中携带脂肪的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可分为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等。
1.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在血液中运输胆固醇到全身各组织。当血液中LDL水平过高时,容易在血管壁沉积,被氧化修饰后,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泡沫细胞的不断堆积,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通。
2.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被称为“好胆固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逆向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HDL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3.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主要在肝脏合成,它携带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VLDL在血液中代谢过程中可转化为LDL,因此,VLDL水平升高也会间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脂蛋白(a)[Lp(a)]
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其结构与纤溶酶原相似,可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栓形成。同时,Lp(a)还可促进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