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旋磨术、冠状动脉斑块切除术等。
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通过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改善心肌供血。主要适用于单支、局限性短病变等情况。但术后血管弹性回缩及内膜增生可能导致再狭窄。
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扩张血管后置入支架,保持血管通畅,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支架主要分为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价格相对较低,但再狭窄率较高;药物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风险,但存在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3.冠状动脉旋磨术
适用于严重钙化、纤维化的病变。利用高速旋转的旋磨头将钙化或纤维化斑块磨成微小颗粒,从而改善血管管腔。不过该方法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慢血流或无复流等并发症。
4.冠状动脉斑块切除术
通过导管将斑块切除并取出体外,以达到改善血管狭窄的目的。但此方法操作相对复杂,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穿刺部位要压迫止血,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变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同时,要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相关药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