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悸的方法有生活方式调整、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稳定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心悸的发生。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悸。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减少心悸发作。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年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以运动后稍感疲劳但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为宜。
减少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容易诱发心悸。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心悸。可通过听音乐、冥想、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容易情绪波动的人群,如更年期女性,更应注重情绪调节。
2.物理疗法
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心悸症状。深呼吸时,应缓慢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呼气,重复多次。渐进性肌肉松弛则是通过依次收缩和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3.药物治疗
对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可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可以调节心脏的电活动,恢复正常的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