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他原因等原因导致。
1.心血管疾病
如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低血压。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低血压相关症状。
2.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引起血压降低。患者除了低血压外,还可能出现乏力、怕冷、黏液性水肿等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血管的张力,从而导致血压偏低。
3.慢性消耗性疾病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消耗,身体状况差,营养状况不良,可能出现低血压。肿瘤细胞的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肿瘤产生的一些物质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循环功能。例如肺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广泛转移,身体极度虚弱,可能伴有低血压的情况。
4.其他原因
如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细菌毒素等可导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同时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会增加机体的代谢消耗,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导致低血压
另外,大量失血会使血容量急剧减少,如外伤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导致血压下降。这是因为血容量不足,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