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冠心病诊断顺序包括临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无创检查、有创检查等。
1、临床症状评估
首先详细询问胸痛特征,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3-5分钟,可向左肩臂放射,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同时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等,评估患者整体心血管风险。
2、体格检查
系统检查生命体征,重点听诊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触诊颈动脉搏动,检查四肢水肿和周围血管情况。冠心病患者可能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心尖区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这些体征对判断病情严重度有重要价值。
3、实验室检测
必查项目包括血脂全套(总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升高,BNP/NT-proBNP评估心功能状态。必要时加查甲状腺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等特殊指标。
4、无创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基础筛查,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运动负荷试验评估运动耐量和心肌缺血阈值,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脏功能。冠状动脉CTA适用于中低危患者筛查,能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
5、有创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通过导管插入直接观察血管病变,确定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同时评估TIMI血流分级。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进一步分析斑块性质,指导治疗策略选择。
冠心病诊断需循序渐进,根据检查结果逐步确认。若出现持续胸痛不缓解,应立即急诊就诊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每3-6个月心血管专科随访,严格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戒烟和运动康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