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心脏病的方法有症状初步评估、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血液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等。
1、症状初步评估
心脏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及下肢水肿等。若出现活动后胸痛伴压迫感,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需高度警惕心脏问题。症状的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是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器检查心脏杂音、心律是否规则,观察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体征。触诊可感知心尖搏动位置及强度,叩诊确定心脏扩大范围。这些基础检查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瓣膜病、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等问题。
3、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可发现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心肌缺血(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及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动态心电图可连续监测24小时,捕捉偶发症状,适合症状不典型或间歇性发作的患者。
4、心脏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通过声波成像,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可测量心室壁厚度、瓣膜开闭情况及射血分数。该检查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金标准。
5、血液检测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坏死,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BNP(脑钠肽)检测可辅助诊断心力衰竭,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检测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6、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显示血管形态,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该检查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指导后续治疗(如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适用于反复胸痛、心电图异常或高危人群的筛查。
若出现持续胸痛、晕厥或突发呼吸困难,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驾车就医。日常预防需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定期进行心脏健康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