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和心悸的区别是定义、症状表现、引发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式等。
1、定义
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也叫期前收缩。正常情况下,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跳动,但当心脏的某一部位提前发出电信号,就会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打乱原本的跳动节律。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患者会感觉到心跳异常,可能是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者跳动有力等,它是一种主观症状。
2、症状表现
多数人偶发早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感觉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就像坐电梯时突然失重的感觉,也可能出现心脏停跳感。频繁早搏时,患者可能会有心慌、心跳停顿感、胸闷、乏力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等,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心悸的症状主要是患者自我感觉心跳异常。可以表现为心跳加快,感觉心脏要跳出嗓子眼;也可以是心跳缓慢,有心跳沉重感;还可能是心跳不整齐,时快时慢。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在安静时感觉到,重者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焦虑、烦躁。
3、引发原因
早搏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早搏。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是引起早搏的常见原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怀孕等情况下可出现心悸。贫血、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心力衰竭等疾病会引起心悸。
4、诊断方法
早搏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诊断,普通心电图可以记录短时间内的心脏电活动,能捕捉到早搏的情况。心悸的诊断相对复杂,因为它是主观症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除了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外,还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检查。
5、治疗方式
对于偶发早搏且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等,早搏可能会自行消失。频发早搏且症状明显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病理性心悸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贫血引起的心悸,需要纠正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心悸,需要治疗甲亢。
平时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