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真菌感染常见马拉色菌毛囊炎及皮肤癣菌感染,诊断可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且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预防需保持面部清洁、不共用个人物品、控制基础病等。
一、脸上真菌感染的常见类型
脸上真菌感染常见马拉色菌毛囊炎,其发生多与皮脂腺分泌旺盛、多汗等因素相关,中青年人群好发,男性若剃须致皮肤微小损伤则感染风险增加,女性油性皮肤或使用油腻护肤品后易诱发。此外,皮肤癣菌感染也可累及面部,如红色毛癣菌等感染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等损害。
二、诊断方法
1.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皮屑,经处理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初步诊断。操作时儿童需轻柔,避免损伤其娇嫩皮肤;不同年龄人群均需规范取材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2.真菌培养:对于复杂或反复感染情况,需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真菌种类,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后,精准的真菌培养有助于指导用药,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也可能因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方式,例如外用抗真菌制剂,但儿童需谨慎选择,优先考虑非药物局部清洁方式,保持面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且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
四、预防措施
保持面部清洁,油性皮肤者选用清爽控油护肤品;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人群需控制基础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因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低,易发生真菌感染,通过控制基础病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