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有寒冷环境加强手、足、耳等易冻部位保暖及特殊群体保暖、及时擦干受潮皮肤保持干燥、适度锻炼促进循环提升耐寒力;治疗方法包括轻度冻疮温水缓慢复温及特殊人群留意安全、用改善循环药物及破溃感染时用抗感染药、避免搔抓破溃处要清洁防继发感染。
一、预防措施
1.保暖防护:在寒冷环境中及时增添衣物,重点加强手、足、耳等易冻部位的保暖,穿戴合适的保暖手套、袜子、耳罩等,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儿童、老年人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群体需尤为注重保暖,例如儿童在冬季户外活动时应全程穿戴厚棉衣、保暖帽等;老年人外出时要穿戴加绒手套、厚袜子并围好围巾。
2.保持干燥:及时擦干受潮的皮肤,防止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因为潮湿会加快热量散失,增加冻疮发生几率。如雨雪天气后要尽快擦干手脚等部位,保持皮肤干爽。
3.加强锻炼: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耐寒能力,像每天进行适量慢跑、跳绳等运动。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开展适度户外活动,但要把控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比如每日安排30分钟左右的户外散步活动。
二、治疗方法
1.复温处理:轻度冻疮可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温水中复温,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复温过程要缓慢,避免受冻部位直接接触过热物体,以防加重损伤。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复温时需密切留意水温及复温状况,确保安全。
2.药物辅助: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维生素E等(需遵医嘱使用)。若冻疮部位出现破溃感染等情况,可能需使用抗感染药物,但具体用药须由专业医生依据病情判定。同时,已出现冻疮的皮肤要避免搔抓,防止破溃引发感染,若皮肤破溃需保持局部清洁,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