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发黄真菌感染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甲板或甲下引发,病因是接触真菌污染环境且皮肤屏障受损,症状有指甲颜色变黄等,诊断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轻度用外用抗真菌药,病情重外用不佳可口服抗真菌药需遵医嘱,预防需保持手部足部清洁干燥等,儿童优先外用且成人监护,孕妇谨慎选药需咨询医生,老年人用抗真菌药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并监测肝肾功能。
一、定义与病因
指甲发黄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非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甲板或甲下引发的病变。其主要病因是接触真菌污染的环境,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美甲场所等,当皮肤屏障受损时,真菌易侵入并繁殖导致发病。
二、症状表现
患者指甲可出现颜色变黄、增厚、质地变脆、表面不平整,还可能伴有甲分离(指甲与甲床逐渐脱离),严重时会影响指甲的正常外观与功能。
三、诊断方法
医生会进行真菌镜检,取病甲碎屑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若镜检阴性但高度怀疑,会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致病真菌种类。
四、治疗方式
轻度感染可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阿莫罗芬搽剂等;病情较重、外用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关注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
五、预防措施
日常需保持手部及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个人物品,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公共洗浴场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优先选择安全的外用抗真菌制剂,且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孕妇发生指甲真菌感染时,需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应咨询妇产科及皮肤科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治疗方案;老年人常伴基础疾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关注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