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因脑部受损运动里程碑未按时达成,肌张力有增高时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阻力大、减低时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少,还存在姿势异常如手握拳不易掰开、双腿交叉呈剪刀样等因肌肉张力及运动调控障碍所致。
一、运动发育落后
小儿脑瘫早期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正常婴儿出生后3个月左右可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抓物,6个月能独坐,而脑瘫婴儿可能在相应月龄不能完成这些动作,如3个月仍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主动抓物等,其运动发育速度明显慢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脑部受损影响了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进程,与年龄相关的运动里程碑未能按时达成。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表现为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家长给患儿活动上肢时,感觉比正常儿童僵硬,像穿衣服穿袖子时,上肢难以顺利伸入,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异常,使得肌肉紧张度超出正常范围,影响了肢体的灵活运动。
2.肌张力减低:患儿肢体显得松软,自主运动减少。比如抱患儿时,感觉肢体缺乏正常的支撑力,像棉花一样软塌,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会有一定的肢体活动和肌张力表现来维持身体姿态,而脑瘫肌张力减低的患儿则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体态,这与脑部损伤后对肌肉张力的调控失衡有关。
三、姿势异常
常见的姿势异常有手握拳不易掰开,这是因为手部肌肉张力异常导致握持反射异常持续存在;还有双腿交叉呈剪刀样,在更换尿布等活动中,分开双腿时阻力大且呈交叉状态,这是由于下肢肌肉张力异常及脑部运动调控功能障碍,使得肢体呈现出不符合正常生理发育的异常姿势,与正常儿童自然放松的姿势状态有明显区别,是脑部病变影响运动模式形成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