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疼痛发生部位(多为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上颌支下颌支等)、性质(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剧烈痛)、发作频率(数天一次至每天多次不等)、诱发因素(触碰面部特定扳机点说话进食等)及缓解方式等;体格检查包括细致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判断有无减退过敏等及观察咀嚼肌有无萎缩触摸肌力判断运动功能异常;辅助检查主要有头颅磁共振成像排查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儿童需注意镇静等事宜及必要时电生理检查等主要靠病史体格检查及MRI综合判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相关信息,包括疼痛发生部位(多为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上颌支、下颌支等)、疼痛性质(常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剧烈疼痛)、发作频率(可从数天一次至每天多次不等)、诱发因素(如触碰面部特定扳机点、说话、进食等)及缓解方式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虽有个体差异,但需聚焦疼痛核心特征进行全面询问。
二、体格检查
1.感觉检查:细致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或过敏等异常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觉阈值可能有差异,检查时需规范操作以确保结果准确。
2.运动检查:观察咀嚼肌有无萎缩,触摸咬肌、颞肌等的肌力,判断是否存在咀嚼肌无力或萎缩等运动功能异常表现。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为重要辅助手段,可用于排除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相关镇静等事宜,不同年龄患者的MRI检查操作与解读需结合其生理特点规范进行。
2.其他检查:必要时可能涉及电生理检查等,但相对较少使用,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MRI等主要检查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